四川在線記者 劉佳
向省社科院的專家請教,如何進一步推進中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與省草業中心專家討論,怎樣盡快立項實施丘陵山區草牧業振興工程;向四川大學法學院的教授請教,修改完善加強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檢察綜合保護的建議……全國兩會臨近,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院長蔣小松越發忙碌。去年全國人代會結束后,他花了大半年時間先后去了雅安、南充、內江、川北、攀西、大巴山等地的農村,詳細了解當地農業發展的“痛點”,“這段時間正在整理完善建議,提個好建議,感覺比寫科技文章更難。”3月1日,接受四川在線記者采訪時,蔣小松笑說。
作為‘’三農‘’專家,鄉村振興的話題一直是蔣小松關注的重心。今年,他準備的11件建議,絕大部分與農業和鄉村建設有關系,比如“實施丘陵山區草牧業振興工程”“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機制”“對欠發達地區鄉村治理給予重點扶持”“將獸藥產品按照農用生產資料執行減免征增值稅”等。
“之所以提這些建議,是因為它們都是我在農村調研時,強烈感受到的來自基層和農民朋友們的愿望。”蔣小松說。在德陽農村調研時,他深切感受到鄉村治理的難度,為此,經過走訪和請教西南財大教授等專家,他提出對欠發達地區鄉村治理給予重點扶持的建議。抓生豬保供時,他訪問了很多小農戶和村干部,都說想養豬但不敢養豬,怕豬兒害瘟疫、怕價格跌的虧本,為此,他提出關于進一步推進中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的建議……
他還格外關注農業科技創新的問題。在他看來,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農業科技創新具有長期性、公益性特點,唯有始終不渝地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成果轉化應用,才能為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提供持續堅實的科技支撐。”
蔣小松注意到,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強化農業科技支撐作用,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但是也就在2020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資金縮減了。”鑒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及農業科研在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中的重大作用,他建議要增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預算,在‘’十四五‘’期間讓每個崗位和試驗站獲得的經費支持等同于或超過‘’十三五‘’初的水平。同時,要突出農業科研經費投入的持續性保障,在全國和中央公共預算表中的“農林水支出”款項中單列“農業科研”項目,并給予足額的預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