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如何寫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持續成為四川省全國人大代表和住川全國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一些生活在城市、工作在機關企業的代表委員,也紛紛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出主意想辦法。
跳出鄉村看鄉村,能收獲哪些“金點子”?
夯基礎
全國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副院長羅霞:
要讓廣大農民致富奔康、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首先就要大力發展農村交通,不僅要把農村公路建設好,還要管理好、運營好,讓農村公路成為致富路。
住川全國政協委員、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賀盛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培育鄉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特別是解決農產品上行的物流問題上,要注重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在農業農村的應用,做好做強農村電商、農村物流。
全國人大代表、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蔣小松:
振興農業產業,科技創新是決定性要素。要采取措施鼓勵農業科技人員,既要把論文寫在國際國內的科技期刊上,更要把論文寫在我國廣袤的農村大地上。
強產業
住川全國政協委員、省工商聯主席陳放:
產業興才能鄉村興,經濟強才能人氣旺。產業興旺不只是簡單地把農業搞好,還要用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規模效益。
全國人大代表、樂山市市長張彤:鄉村要振興,產業必須要創新。要支持創新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園區、鄉村田園綜合體等模式載體,在項目資金、規劃培訓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充分發揮旅游產業的帶動力,不斷增強農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推動鄉村振興,可以在農村建設大量的優質基地,讓農業生產要素得到集中利用,提升單位面積的產出,提高經營者收入水平,確保并提升農產品質量,形成足夠的產品競爭力。
住川全國政協委員、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吳德:
要重塑田園美好生活,關鍵在于實現農業的種養循環,但不同區域鄉村的種養循環模式差異很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需要核查地方農業規劃,為種養循環的實施創造條件。
育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
鄉村要振興,首先鄉村教育要振興。建議創新鄉村教師培養供給機制,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依據缺編情況和專業需求,打破編制限制,與公辦教師同工同酬,及時補充所需鄉村缺編教師。
全國人大代表、綿陽市副市長蔣麗英:面對鄉村教育發展的需要,要選拔樂教適教的本土高中優秀畢業生免費攻讀師范類教育,為艱苦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定向培養一批師德高尚、一專多能、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全科教師。
住川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國家層面要高度重視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出臺政策鼓勵農業類大中專畢業生重返“三農”領域;政府、涉農企業要攜手培養適應現代農業需求的新型農民、農技員。
住川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國弘現代教育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蘇華:
中高職院校要發揮教育資源優勢,加強農村職業教育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編寫形式生動、語言淺顯、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教材、手冊,讓農民學知識、長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