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k2sw"></strike>
    <tfoot id="8k2sw"></tfoot>
    
    
    <strike id="8k2sw"></strike>
    <ul id="8k2sw"></ul>

    2018年農業質量年,四川農業要開展這“八大行動”

    欄目:工作動態 發布時間:2018-03-06
    分享到:
    來源:川報觀察

      川報觀察記者 李淼

      當前,四川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同全國一樣進入了新時代,發展方式由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發展,政策導向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必須實現工作導向重大轉變和工作重心重大調整,全面推進質量興農。

      日前,農業部已將2018年確定為“農業質量年”。

      四川如何扎實推動農業質量年?3月2日,記者從四川省農業廳了解到,《四川省2018年農業質量年工作“八大行動”實施方案》日前已由該廳印發,將扎實開展生產標準化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產地環境凈化、農業品牌提升、質量興農科技支撐、生產經營主體能力提升等“八大行動”。

      “開展農業質量年工作是全面推進質量興農的重大舉措,借此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共同推進我省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四川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要加強質量興農考核評價管理,推動將質量興農關鍵指標納入政府績效考核評價內容,加大考核力度,強化結果運用。

      A、生產標準化推進行動

      >>看目標:新制修訂省級農業地方標準30項。創建糧油綠色高產高效示范區200萬畝、現代經濟作物產業標準化基地200萬畝、果菜茶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區3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5個、部省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100個、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20個、生豬屠宰標準化廠5個,在10個畜禽養殖場開展獸用抗生菌藥減量使用示范創建。

      >>看重點任務:

      抓緊構建與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相適應的標準體系,健全重點產品生產技術規范、儲藏運輸、質量追溯、包裝標識等農業地方標準,支持市縣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技術規程。

      扎實推進糧油高產高效、菜果茶綠色高質高效、稻漁綜合種養、生豬屠宰標準化、獸用抗菌藥減量使用等示范創建,大力推廣應用病蟲害統防統治、全程綠色防控和健康養殖技術標準,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和獸藥休藥期制度。以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加強宣傳培訓,將技術標準要求落實在田間地頭、圈舍魚塘。

      現代農業示范市縣、現代農業畜牧業重點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率先實現標準化生產。

      B、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行動

      >>看目標:

      全面掌握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

      >>看重點任務:

      全年省級監測樣品量達到2.8萬個以上。抽檢全省144個縣種養殖基地、屠宰場(廠)和市場的5大類產品120個品種114項參數。

      扎實做好國家追溯平臺試運行,積極推進國家追溯平臺與省級追溯平臺對接融合。率先在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示范社、“三品一標”規模主體實施追溯管理,新增1000家生產經營主體、1800個產品入駐省級追溯平臺,生豬追溯實現全覆蓋,逐步擴大牛羊、禽類、水產苗種產地檢疫追溯覆蓋面。

      新驗收質檢體系項目21個,新認證質檢機構20家,新建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標準化服務站150個。

      C、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行動

      >>看目標:

      重點聚焦農獸藥殘留、“瘦肉精”、私屠濫宰、制假售假等突出問題,實現重點監管主體現場檢查率100%,投訴舉報案件處理率100%,重大案件查處率100%,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率100%,嚴防區域性、系統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

      >>看重點任務:

      積極推進《四川省農藥管理條例》《四川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制修訂,啟動修訂《四川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施辦法》《四川省生豬屠宰管理辦法》等的前期調研。

      深入開展農資打假暨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瘦肉精”、生鮮乳、生豬屠宰、水產品“三魚兩藥”七大專項整治行動。

      對投訴舉報、巡查檢查、檢驗檢測等發現的問題,堅決做到違法必查、查必到底。對線索明顯、事實清楚的案件,商請當地公安機關提前介入。涉嫌犯罪的案件及時移送公安機關。

      按照“有編委批準的正式機構,有一支素質較高的執法隊伍,有與執法相適應的執法手段,有完善的執法制度,有明顯的執法效果”的“五有”標準,加強基層農業綜合執法機構規范化建設,切實將執法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D、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行動

      >>看目標:

      完成第二批1個市11個縣(市、區)創建試點單位省級考評,創建試點單位主要農產品省級監測合格率98%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群眾滿意度70%以上,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看重點任務:

      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財政預算。

      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執法體系,達到“有機構、有職能、有人員、有設備、有經費”的要求。、推進鄉鎮監管機構標準化建設,健全村級協管員隊伍。

      全面落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生產經營主體責任,100%落實生產記錄、質量承諾、進貨查驗、抽查檢測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制度。嚴格執行禁限用農獸藥管理、農獸藥安全間隔期(休藥期)規定。建立生產主體監管名錄和“黑名單”制度。

      E、產地環境凈化行動

      >>看目標:

      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持續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保持化肥農藥“零增長”;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6%以上;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4.8%以上,草原牲畜超載率控制在9%以內。

      >>看重點任務:

      創建2個國家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爭取在6個縣開展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試點。在10個縣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示范。新建沼氣工程202處,建設以沼氣工程為紐帶的循環農業示范基地50處,在民族地區新建戶用沼氣池2200口。

      在5個柑橘縣、3個茶葉縣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逐步擴大到名特優新水果產區;在12個縣實施果菜茶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試點,在50個縣成片建立水稻等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核心示范區200萬畝以上;在20個糧經作物主產區整建制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試點。

      指導市縣啟動建設一批跨區域、跨流域、涵蓋農業面源污染全要素的綜合防治示范區(片)。持續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試點。啟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力爭年底前查明耕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

      實施退牧(退耕)還草工程,全面推行草原保護三項基本制度,改良和治理退化草地1300萬畝(次),全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4.8%以上,全省草原牲畜超載率控制在9%以內。推進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捕。

      F、農業品牌提升行動

      >>看目標:

      著力培育“川系”種豬品牌,“芙思塔”“詩芮”等魚子醬品牌,“天府龍芽”“四川泡菜”等省級區域品牌。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450個,登記保護農產品地理標志5個,向社會公開推介10個優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50個優質品牌農產品。

      >>看重點任務:

      深入實施品牌建設“孵化、提升、創新、整合和信息”五大工程,不斷培育和壯大“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農產品品牌體系。

      向社會公開推介第二批10個優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50個優質品牌農產品。主辦“我的品牌我推介”為主題的廳、市(州)長農產品品牌推介活動。推進知名品牌產品進超市、進社區、進學校、進機關、進食堂。

      指導成都市開展農業品牌目錄制度試點工作,加強品牌農產品的動態監管。參與建設產品質量、知識產權等領域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G、質量興農科技支撐行動

      >>看目標:

      集成與示范綠色高效技術模式8套,綠色高效安全先進適用技術40項;選育優質生態水稻、玉米、小麥、大豆審定品種50個;水稻、小麥、玉米、油菜、蔬菜、果樹等每類作物育成1-2個綠色新品種,培育優質牧草品種1個。

      >>看重點任務:

      示范推廣水稻、小麥、玉米優質高效綠色發展技術、農作物化肥農藥減施技術、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果(菜、茶)沼畜循環農業技術、農產品產地污染修復技術等8套綜合技術模式。

      完成水稻、玉米、小麥、大豆審定品種50個,其中優質品種9個,特色品種5個。力爭年底前推薦審定2個鎘低積累水稻品種。探索水稻直播品種試驗。加強川藏黑豬、天府肉豬、蜀宣花牛、南江黃羊等優質畜推廣,主要畜禽良種率提高10個百分點。

      以小麥、水稻、玉米、馬鈴薯等主要農作物為重點,深入開展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積極組織開展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開展全程機械化示范園區建設。

      H、生產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行動

      >>看目標:

      2018年新培育農民合作社省級示范社250個、家庭農場省級示范場300家,培訓新型職業農民4萬人。

      >>看重點任務:

      以青年農場主計劃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為重點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認定一批省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示范市和示范縣。全年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1000人。

      引導農戶發展適度經營規模的家庭農場,推行名錄管理,開展示范家庭農場創建。

      推行財政扶持資金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農民合作社。深入推進示范社創建,開展動態監測。

      支持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做大做強。出臺《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辦法》。將農業質量作為各級龍頭企業認定和監測重點內容,推進產、儲、運、銷全鏈條可追溯。

      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承擔農業公益性服務項目,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繼續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示范創建,探索創新農業社會服務和政府購買服務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