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k2sw"></strike>
    <tfoot id="8k2sw"></tfoot>
    
    
    <strike id="8k2sw"></strike>
    <ul id="8k2sw"></ul>

    省農科院成功召開國際山地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會暨2025年學術交流會

    欄目:重要轉載 發布時間:2025-07-30
    分享到:

    7月24-26日,國際山地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會暨2025年學術交流會在邛崍市天府現代種業園區舉行,本次會議由我院主辦,國際山地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山地農業專業委員會承辦,四川省現代種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協辦。來自老撾、智利、烏干達、尼泊爾等國家的外賓,中國農科院國合局、省委外辦、省農業農村廳等單位的領導,新疆、江西、貴州、重慶、廣西、廣東、西藏、甘肅、福建、云南、湖北等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農業科研機構代表;以及我院部分處室、院所、分院代表共150余人參會。院黨委書記、院長牟錦毅,院黨委副書記張雄,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丁明忠和蒲宗君出席大會。會議由張雄主持。

    24日晚,聯盟召開理事會,就2024年工作報告、新成員入盟及國際山地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農業經濟專業委員會成立等事項進行了審議、表決。表決通過后,聯盟成員單位增至72家,其中國外成員單位13家,共建立了山地種質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山地農作物育種與栽培、山地農業裝備與智慧農業、山地農產品加工、農產品質量、山地農業經濟安全等6個專委會。

    25日上午,大會第一階段,邛崍市委書記劉剛、中國農科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劉文德、老撾農林研究院副院長科松·賽法卡察、烏干達國家半干旱地區資源研究所所長卡盧萊?奧凱洛?戴維、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王犁田、四川省外事辦公室二級巡視員王冠讓分別為大會致辭。隨后,劉文德、牟錦毅、邛崍市市長王德彰代表聯盟為新入盟的智利塔爾卡大學、老撾國家農林研究院、烏干達國家半干旱地區資源研究所、尼泊爾頂點集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甘肅農業大學、四川旅游學院、瀘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甘孜州農業科學研究所等9個成員單位代表進行了集體授牌。在劉文德、牟錦毅、丁明忠、蒲宗君、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副所長甘炳成、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山地農業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李雪峰、尼泊爾農業研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比內什?曼?薩卡的見證下,國際山地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山地農業經濟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大會還發布了國際山地農業科技創新聯盟2026—2030年國際合作目標愿景。

    牟錦毅在講話中指出,聯盟從2021年一路走來,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推進山地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等方面均取得豐碩成果。他強調,展望未來應從四個方向發力。一是強化戰略引領,在服務國家大局中展現新作為。二是深化協同創新,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新跨越。三是推動成果轉化,在賦能產業振興上取得新成效。四是拓展開放合作,在構建全球山地農業創新網絡中開創新局面。

    大會第二階段舉行了學術交流會。老撾國家農林研究院行政與規劃處處長馮維萊?馮坎薩奧作題為《研究與展望:老撾北部山地研究與能力建設項目(URDP)的經驗》的報告,智利塔爾卡大學教授、聯合國學術影響力項目負責人埃內斯托?岡薩雷斯作題為《智利阿塔卡馬沙漠高海拔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的報告,尼泊爾農業研究委員會土壤專家薩比娜?德夫科塔作題為《尼泊爾山區的土壤肥力狀況與管理實踐》的報告,烏干達國家半干旱地區資源研究所首席科學家阿迪基尼?斯科維亞作題為《烏干達旱地谷物研究:機遇、挑戰與合作》的報告,中國—東盟國際農業科技創新院副院長呂榮華作題為《廣西農科院與東盟主要的農業科技合作》的報告,中國農業農村部-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玉米聯合實驗室主任、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高級科學家張學才作《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玉米種質資源在發展中國家的影響》的報告。

    25日下午,與會代表觀摩了邛崍天府現代種業園區、長江中上游水稻品種展示、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國家品種測試西南分中心,并進行了專業委員會分組討論。

    本次大會的召開為加強國際國內合作,助推現代農業特別是山地現代農業發展研究,提供了廣闊的思路;為下一步深化國際國內合作推進山地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可借鑒的專業理論與實踐案例。必將成為山地現代農業發展新的起點。

    (省農科院科技合作處 唐都撰稿;信息農經所 王星鑫供圖;王軍校對;周評平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