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9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四川生豬創新團隊在成都召開了2022年度工作總結會,按照《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四川創新團隊績效考核實施辦法》(川農業函【2022】530號)對生豬創新團隊各崗位進行了考核。團隊各崗位專家及考核專家組3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科教處調研員陳德全、殷佳麗,省農科院信息所黨政辦副主任趙劍出席了會議。
會議由生豬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省畜科院副院長何志平研究員主持。省畜牧總站站長舒長斌推廣研究員、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陽愛國研究員、省農科院科管處處長張鴻研究員、省農機化發展推廣中心副主任張小軍正高級農藝師、四川農業大學李學偉教授組成考核專家組,與首席專家、創新團隊領導小組辦公室一起,認真聽取了崗位專家的匯報,按照最新管理辦法,從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產業指導與服務、示范基地服務指導、資金管理、績效加分五個方面進行了考核評分,十一個崗位評分均在88分以上,順利通過考核。
2022年度,在首席專家的帶領下,各崗位專家團結協作、開拓進取,全面完成了崗位任務,取得了顯著成效。本年度,開展種豬常規性能測定76070頭、基因組芯片測定11197頭,開展川鄉黑豬和丫杈豬的持續選育,測定種豬生長性能816頭,示范推廣196頭川鄉黑豬種公豬,達到年可改良種豬4萬頭,生產優質黑豬80萬頭的生產能力,為全省種豬選擇和質量提升提供科技支撐。本年度,團隊獲省部級成果獎7項,包括:2019-2021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貢獻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特等獎各1項;多位崗位專家及團隊成員獲批“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農業農村部神農青年英才”、“天府青城計劃天府農業大師”、“天府青城計劃科技菁英”等稱號;發表論文58篇,制定四川省地方標準3項、團體標準7項、企業標準6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3件、實用新型專利12件、軟件著作權5件。團隊工作的廣度、深度及影響力均得到了與會專家領導的充分肯定。
特別是在現代分子選育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在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將基因組運用于遺傳資源挖掘。對資陽市雁江區為主產區的特色地方豬種——伍隍豬遺傳資源進行了搶救性保護和鑒定,群體遺傳學與分子進化精準分析表明伍隍豬是區別于其他地方豬品種的新遺傳資源,順利通過四川省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二是為生豬產業發展建言獻策。撰寫或參與撰寫了《關于“9.5”瀘定地震農業恢復重建的建議》《全省畜禽種業工作情況匯報》、《關于畜禽種業振興工作推進情況的報告》、《鄉城縣藏豬家系構建報告》等多份調研報告和生產建議,獲得了省、市各級領導的批示。三是平臺搭建成效顯著。主要疫病控制崗位依托動物畜禽抗原抗體檢測平臺和非洲豬瘟檢測第三方獸醫實驗室,檢測主要疫病抗原、抗體檢測共計12047份,為生豬疫病防控提供了技術支持;豬肉加工與安全控制崗位,組建四川省預制菜川菜研究院(中心),獲得四川省食品飲料協會批示,大力推動四川省預制川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四是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工作。在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阿壩州黑水縣,甘孜州新龍縣、鄉城縣、稻城縣、九龍縣、得榮縣,涼山州昭覺縣、喜德縣、普格縣,巴中市平昌縣,通過開展“縣—院”合作、駐村幫扶、產業調研、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等方式,為當地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與會專家領導充分肯定了創新團隊對我省生豬產業的重要支撐作用,并勉勵生豬創新團隊再接再厲,強化團隊建設,充分開展合作,進一步與國家團隊協作、與企業合作,在發展川豬產業現代化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