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k2sw"></strike>
    <tfoot id="8k2sw"></tfoot>
    
    
    <strike id="8k2sw"></strike>
    <ul id="8k2sw"></ul>

    砥礪奮進八十余載 續寫畜牧科技新輝煌

    欄目:科技動態 發布時間:2022-09-01
    分享到:
    • 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建成國內一流的區域性畜牧科技創新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



    •       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豬育種科研基地(簡陽)。


        主持育成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豬父本新品種“川鄉黑豬”(2021年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


            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肉兔科研基地(大邑)。

          

        成功研發全國首個肉雞育種規劃和遺傳評估系統,四川生豬現代種業種豬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建成使用,四川省畜牧高科技園區獲評科技創新工作“先進園區”……近日,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省畜科院”)“曬”出2022年上半年亮眼“成績單”。
        上半年,省畜科院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26項,申報省部級成果獎14項,初步形成了“1+10”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為持續擦亮四川農業大省金字招牌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這份“成績單”,只是省畜科院奮進歷程中的“一小步”。從20世紀30年代初創立的四川省家畜保育所,到如今成為支撐全省畜牧科技的“中流砥柱”,省畜科院已走過八十余載,羽翼逐漸豐滿,能量不斷蓄積,獲得各級各類科技成果獎勵317項,其中省部級一等獎及以上獎勵38項。
        八十余載滄桑礪洗,八十余載創新不輟。在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在奔騰不息的岷江河畔,省畜科院一路艱苦創業,一路砥礪奮進,建成國內一流的區域性畜牧科技創新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蹚出了一條拼搏發展、自信自強、務實進取的輝煌道路。
        站在新起點,回望省畜科院發展歷程,既是一次春華秋實、碩果累累的檢閱,更是一次薪火相傳、創新謀變的新起航。

      砥礪奮進 綜合科研實力躋身“第一方陣”

        這所躬耕八十余載的畜牧科學研究院,從抗戰中走來。1936年,為適應抗戰環境,四川省家畜保育所應運而生,后并入四川省農業改進所更名為畜牧獸醫組。1980年更名為四川省畜牧獸醫研究所,1999年更名為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并沿用至今。
        從那時起,老一輩四川畜牧科學家以推廣獸醫防疫技術、調查地方畜禽品種、引進推廣畜禽良種等為己任,篳路藍縷,開四川畜牧業科研先河。此后,一代代畜牧科技人員不忘初心、砥礪奮進,讓省畜科院成長為助推四川科技的排頭兵。
        今年3月,位于四川(樂至)現代畜禽種業園區的四川省種豬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建成使用。在該院,類似的科技創新和服務平臺接踵落地,引領綜合科研實力和科技成果轉化率躋身全國區域性畜牧科研機構“第一方陣”。
        這里科研實力雄厚,設有養豬、家禽、養兔等10個研究所,建有中國農科院西南畜牧中心、動物遺傳育種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等國家及省級創新平臺23個;建有10個擁有現代化設施設備的科研基地,在全省20個市州規模養殖場建立專家服務站249座,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及科技服務平臺。
        這里創新人才輩出,現擁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天府青城計劃專家、省杰出創新人才等各類專家人才48人次。豬、家禽、牛、羊、肉兔、獸醫、飼料營養等重點研究領域全面進入國家團隊,成為我省畜牧科技發展的主要支撐力量。6人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5人榮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1人當選全國人大代表,3人當選省黨代表;多人獲評省勞模、省創新爭先獎章、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這里科研成果豐碩,以畜禽新品種培育為主線,育成了一系列“國產”畜禽新品種,涵蓋豬、雞、牛、羊、兔五大畜禽品種;研發的新品種、新產品、新成果、新工藝推廣覆蓋全國,為我省及西南地區畜牧科技和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創新不輟 向畜牧業強省跨越的“科技引擎”

        2014年,主持“大恒肉雞培育與育種技術體系建立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5年,主持“川藏黑豬配套系培育及應用”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6年,主持“肉用山羊舍飼養殖綜合技術研究集成與推廣應用”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2017年,主持“蜀宣花牛新品種培育及配套生產技術”獲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2018年,主持“基于氮循環的耕地畜禽承載力評價方法建立與應用”獲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9年,主研“草魚健康養殖營養技術創新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20年,主持“禽用新型中獸藥創制與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應用”獲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21年,主研《圖解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系列叢書》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捷報頻傳的背后,是省畜科院創新不輟的努力。
        80余年來,省畜科院“咬定”技術創新研究不放松,在諸多領域取得歷史性突破——主持育成我省第一個國家審定的畜禽配套系“大恒699肉雞配套系”、黃河以南首個國家審定的乳肉兼用牛新品種“蜀宣花?!薄⑽覈讉€通過國家審定的優質風味黑豬“川藏黑豬配套系”、我省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肉兔“蜀興1號肉兔配套系”、我國首個自別雌雄優質肉雞“大恒799肉雞配套系”、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豬父本新品種“川鄉黑豬”,主研育成南江黃羊、中國西門塔爾牛、涼山半細毛羊、簡州大耳羊4個國家審定新品種;研究完成畜禽疫病防控、低蛋白日糧配制、無抗養殖等一批畜禽標準化健康養殖關鍵技術。
        打通科研成果到產業一線的“最后一公里”,省畜科院以科研基地、專家服務站為載體,著力構建“以科研院所為依托,集技術培訓、服務、示范、推廣為一體”的公益性科技推廣新模式,實現了科技成果的自主研發、自主轉化、自主推廣。該院的大恒肉雞、蜀宣花牛、川藏黑豬等畜禽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推廣覆蓋全國20多個省(區、市)。

      鄉村振興 護航脫貧與振興的“新型智庫”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送進千萬家。省畜科院長期聚焦民族地區和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注重實效,被評為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省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集體,多人獲評省優秀共產黨員、脫貧攻堅“五個一”幫扶先進個人等榮譽。
        近年來,省畜科院實施科技扶貧專項38項,160余名科技人員深入“四大片區”50余個貧困縣開展技術幫扶;選派科技人員任貧困村第一書記、駐村農技員,開展駐村幫扶。
        鄉村振興大幕拉開,省畜科院勇擔使命,16人入選“科技下鄉萬里行”專家服務團,26人作為“三區”科技人員,深入到甘孜、涼山、巴中、達州、廣元、自貢等地開展產業技術幫扶。
        八十余載風雨歷程,省畜科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繼往開來,永續芳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洪流中,省畜科院必將進一步傳承歷史,弘揚文化,緊跟新時代,續寫科技新輝煌,為推動四川從畜牧業大省向畜牧業強省跨越、為助力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