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院長蔣小松研究員在“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2019年產業扶貧工作研討暨現場會”上就“大恒肉雞產業扶貧成效”進行經驗交流時指出:科研院所開展產業扶貧工作,應做到與科技研發、科技培訓、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的四個結合。就此,本刊就四個結合的具體內容請蔣小松研究員進行了解析。蔣小松:貧困村一定缺乏資金,解決肉雞產業扶貧啟動資金問題顯得十分重要。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依托單位四川省畜牧科學院在肉雞產業扶貧中,針對扶貧啟動資金難問題,發揮科研力量優勢,幫助貧困村,特別是直接聯系的貧困村,進行了多個科技扶貧項目資金的申報。2016年以來,在以甘孜州為主的7個對口聯系貧困縣,本團隊成員長期駐村指導,并針對扶貧地區肉雞產業所急需支撐技術,開展實用技術的研發、示范、集成、應用,幫助旺蒼、興文、屏山、理縣、雅江、峨邊等貧困地區的貧困縣及其貧困村共申報獲得四川省各類扶貧項目資金456.00萬元。扶貧項目資金專款專用,本團隊成員不支取任何費用,服務完全免費,甚至還要出錢。如我們不但幫助雅江縣申請到四川省科技扶貧項目經費40萬元,團隊還自籌10萬元開展雅江縣生態土雞養殖技術研發。將產業扶貧與科技研發相結合獲得扶貧項目資金,既有效解決了扶貧啟動資金問題、又解決了產業扶貧的技術問題,有力保障了產業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蔣小松:科技培訓是產業扶貧的重要一環。產業扶貧中的復雜技術應由科技部門、幫扶單位來做,讓貧困戶去干最簡單的事情,或通過最簡單的勞動獲得收益。就肉雞養殖而言,特別是在養殖后期,農民要干的僅是每天需要加多少飼料就行。因此,把復雜的技術簡單化,應是產業扶貧中科技培訓的重點。科技培訓應將集中培訓、現場示范、入戶指導等多種方式進行有機結合。在入戶一對一指導時,要面對面、手把手,就教怎么操作。蔣小松:科研單位本來就需要進行成果轉化,將扶貧工作與成果轉化有機結合,既推動了產業扶貧,又轉讓化了成果,可謂一舉兩得。如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主持育成的大恒肉雞配套系(注:大恒699肉雞配套系被原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推薦為全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農業適用品種,在推薦的205個農業適用品種中,雞品種僅3個。)本身就是一個成果,也需要轉化。在近年的脫貧攻堅中,以贈送、優惠、補貼等方式提供大恒肉雞,其中,僅1日齡雞苗和脫溫雞2016年以來免費贈送就近10萬只,免費提供技術資料和技術幫扶,重點關注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覆蓋四川省四大貧困地區,將這一成果成功轉化。大恒肉雞抗病力強、生長快、飼料報酬高,效益好,目前已被養殖戶廣泛認可。蔣小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產業扶貧注重提高扶貧對象的水平、提高其技術能力,因此,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對提升貧困地區的“造血”能力至關重要。另一方面,青年科技人員,特別是長年駐村農技人員,在扶貧脫貧攻堅戰中,付出很多,將成果、論文都寫在了貧困戶家里,因此,需要在評獎、職稱評定方面給予傾斜,讓他們專心于生產應用技術研究,這樣才能有助于青年科技人員全面成長。就本團隊而言,近年來在扶貧過程中已培養新型職業農民36人,培養科技示范戶21戶,其中6戶已成為致富帶頭人,團隊成員6人多次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省農業廳授予“優秀農技人員”“優秀共產黨員”“四川十大扶貧好人”稱號。最近的有,2020年,常駐灣地溝村農技員夏波被評為四川省優秀科技特派員。
2019年8月26-28日,肉雞體系育種規劃與核心群崗位團隊到四川甘孜州丹巴縣太平橋鄉丹扎村、半扇門鄉臘月山三村開展扶貧工作,途中因雨后滑坡,道路受阻。此次活動向110戶農戶發放30日齡脫溫大恒肉雞苗1200只,配套肉雞飼料980斤,發放技術資料100余份。

2019年10月23-24日,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與峨邊彝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在峨邊聯合召開“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2019年產業扶貧工作研討暨現場會”。國家肉雞體系多位專家現場觀摩、調研了大恒肉雞產業扶貧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