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人感染肺炎疫情,我省啟動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Ι級應急響應。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斷升級,封鎖、隔離和限制移動,給我省肉牛養殖業發展帶來了一定影響。為緩解疫情影響,恢復正常生產,2020年2月7日~16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四川肉牛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及地方牛種資源評價及利用開發崗位付茂忠團隊、蜀宣花牛新品種擴繁與開發利用研究崗位易軍團隊、肉牛養殖模式和工藝技術崗位王巍團隊和彝區肉牛產業技術研發與集成崗位張濤團隊等調查了我省部分主要養牛地區的合作社及農戶等肉牛養殖生產現狀及面臨的問題,并根據調研結果及分析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措施,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調研方法及樣本概況
(一)調研方法
針對我省部分重點養牛區域,以微信、電話咨詢、填寫調查問卷等方式調研了該省4個市(州)16個縣(區)的肉牛養殖企業(戶)。調研的養殖規模梯度分為0~9頭、10~49頭、50~99頭和100頭及以上,養殖方式分為全飼舍、半飼舍半放牧及放牧,養殖類型為繁殖母牛場、育肥牛場和自繁自育場。調研內容主要包括養殖規模、飼料儲備、生產管理、銷售及面臨問題等。實際收回有效數據92份,即巴中市17份、達州市13份、宜賓市56份、涼山州6份。同時,通過電話咨詢了2家粗飼料及1家精料加工企業的飼料價格等情況。
(二)樣本概況
調查的92個養殖場(戶)規模、養殖方式及養殖類型樣本情況見表1、表2和表3。
表1 養殖場規模樣本情況
養殖規模(頭) | 養殖場數量/占比(個/%) |
0~9 | 12/13.04 |
10~49 | 32/34.78 |
50~99 | 28/30.43 |
100~ | 20/21.74 |
表2 養殖方式樣本情況
養殖方式 | 養殖場數量/占比(個/%) |
全飼舍 | 83/90.22 |
半飼舍半放牧 | 4/4.35 |
放牧 | 5/5.43 |
表3 養殖類型樣本情況
養殖類型 | 養殖場數量/占比(個/%) |
繁殖母牛場 | 16/17.39 |
育肥牛場 | 32/34.78 |
自繁自育場 | 44/47.83 |
二、結果及分析
(一)疫情對粗、精飼料及原料價格的影響
調研發現疫情期間主要飼料及飼料原料價格普漲,見表4。
表4 主要飼料及飼料原料價格波動
飼料類型 | 每噸成本(含運費)上漲(元) | 漲幅(%) |
粗飼料 | ||
裹包青貯 | 40~70 | 7.3%~12.7% |
酒糟 | 0~30 | 0%~9.1% |
主要精飼料原料 | ||
豆粕 | 30~50 | 0.9%~1.5% |
麩皮 | 30~40 | 1.6%~2.1% |
玉米 | 30~50 | 1.3%~2.2% |
米糠 | 30~40 | 1.5%~2.0% |
精飼料 | ||
牛濃縮料精飼料 | 100 | 2.50% |
育肥牛全價精飼料 | 75 | 2.50% |
母牛全價精飼料 | 75 | 2.30% |
其中裹包青貯價格上浮7.3%~12.7%,上漲幅度最為明顯,主要因為復工期間人工及物流上漲;酒糟價格總體不變,遠距離運輸價格稍漲;主要精料原料,如豆粕、麩皮、玉米、米糠等因為物流成本原因小幅上漲;精飼料因人工及物流平均上漲2.4%。飼料價格普遍上漲必然導致了肉牛養殖成本增加,由于目前活牛交易基本停滯,經測算,1頭符合出欄標準的肉牛若推遲1個月出欄,養殖成本增加45元以上。
(二)疫情對不同養殖規模肉牛養殖場的影響
調研顯示,養殖規模在50頭以下的養殖場(戶)受疫情總體影響程度較于50頭以上養殖規模的小,且不同養殖規模梯度的養殖場(戶)受到影響的方式不盡相同。
表5 不同養殖規模肉牛養殖場各類情況占比
規模(頭) | 受影響 (%) | 粗飼料短缺(%) | 精飼料短缺 (%) | 生產、技術人員已返崗 (%) | 加強防疫管理(%) | 有固定獸醫 (%) |
0~9 | 58.3 | 0.0 | 16.7 | 100.0 | 40.0 | 41.7 |
10~49 | 68.8 | 28.1 | 40.6 | 93.8 | 53.1 | 34.4 |
50~99 | 92.9 | 46.4 | 50.0 | 89.3 | 42.9 | 60.7 |
100~ | 90.0 | 45.0 | 65.0 | 85.0 | 80.0 | 60.0 |
數據顯示,養殖規模在0~9頭的小農戶暫時未有粗飼料短缺問題出現,10~49、50~99、100頭及以上規模養殖場(戶)出現粗飼料短缺的比例為28.1%、46.4%和45.0%;精飼料短缺在每個養殖規模梯度中可見,最小值為規模0~9占比16.7%,最大值為規模100頭及以上占比65.0%,規模越大出現短缺機率越大。其主要原因為小農戶種植的粗飼料或貯存精飼料基本能滿足自身需要,而模越大的養殖場(戶)消耗飼料資源大,容易發生儲備不足現象,限于人口流動管控及運輸管制,無法及時補充飼料來源,造成了牛群掉膘等問題。分析還發現,相同養殖規模中精飼料短缺情況往往比粗飼料更嚴重,考慮到精飼料相對成本高多數養殖場(戶)未儲備充足。此外,養殖規模越大的養殖場(戶)對生產、技術人員需求越急迫但要求越高,并更加注重本場的防疫管理,100頭養殖規模以上存在未返崗情況占比85.0%,16家(80%)已采取措施加強防疫管理。
(三)疫情對不同養殖方式肉牛養殖場的影響
在不同養殖方式中,放牧受到影響相對最小(60.0%),其次為半飼舍半放牧(75.0%),全飼舍受影響最大(80.1%)。
表6 不同養殖方式肉牛養殖場各類情況占比
養殖方式
| 受影響 (%) | 粗飼料短缺(%) | 精飼料短缺(%) | 生產、技術人員已返崗 (%) | 加強防疫管理 (%) | 有固定獸醫(%) |
全飼舍 | 80.1 | 37.3 | 48.2 | 90.4 | 54.2 | 49.4 |
半飼舍半放牧 | 75.0 | 0.0 | 25.0 | 100.0 | 50.0 | 25.0 |
放牧 | 60.0 | 0.0 | 20.0 | 100.0 | 40.0 | 60.0 |
半飼舍半放牧和放牧養殖方式的養殖場(戶)均未出現粗飼料短缺現象,出現精飼料短缺情況比例分別為25.0%和20.0%,全飼舍出現粗飼料和精飼料短缺占比37.3%和48.2%,放牧和半飼舍半放牧方式較全飼舍在飼料資源利用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調查顯示,由于地理位置偏遠,放牧方式下的養殖業主往往擁有一定的獸醫防治經驗,成為了該場的固定獸醫,能夠做好動物春防等工作,但由于消毒物資等儲備不足且斷貨,僅有40%的養殖場(戶)加強了防疫管理。
(四)疫情對不同養殖類型肉牛養殖場的影響
對于不同的養殖類型,僅養母牛的受影響占比62.5%為最低,混合飼養、僅育肥受影響分別占比79.5%、81.3%。
表7 不同養殖類型肉牛養殖場各類情況占比
養殖類型
| 受影響 (%) | 粗飼料短缺(%) | 精飼料短缺(%) | 生產、技術人員已返崗 (%) | 加強防疫管理 (%) | 有固定獸醫(%) | 冷配占比 (%) |
繁殖母牛場 | 62.5 | 37.5 | 43.8 | 81.3 | 50.0 | 50.0 | 75.0 |
育肥牛場 | 81.3 | 34.4 | 40.6 | 96.9 | 59.4 | 43.8 | / |
自繁自育場 | 79.5 | 31.8 | 50.0 | 90.9 | 50.0 | 52.3 | 79.5 |
所有養殖類型的養殖場(戶)約三分之一均發生了粗飼料短缺,自繁自育場約一半出現了精飼料短缺,繁殖母牛場、育肥牛場出現精飼料短缺的比例分別為43.8%和40.6%。繁殖母牛場的人員已返崗情況相對于育肥牛場(96.9%)和自繁自育場(90.9)較低,比例為81.3%。數據還顯示,多數繁殖母牛場(75.0%)和自繁自育場(79.5%)均采用人工授精方式進行配種,需要外請輸精人員,但限于人員流動限制目前已無法開展配種,預計錯過2個情期。
(五)養殖企業(戶)主要關心問題
根據調研表格內容,對不同規模肉牛養殖場主要期盼解決的問題整理見表8。
表8 不同規模肉牛養殖場期盼解決的問題
規模(頭) | 主要反映問題 |
0~9 | 無法補欄、運輸不便 |
10~49 | 養殖技術薄弱、資金匱乏、運輸受限 |
50~99 | 養殖成本增加、飼料運輸受限、銷售受阻、育肥牛掉膘 |
100~ | 飼料采購困難、牛只出欄停滯、資金周轉緊張 |
三、針對性措施
疫情下,不同養殖規模或不同養殖方式肉牛養殖場(戶)應結合實際開展生產自救,充分變肉牛養殖周期長的劣勢為優勢,發揮肉牛耐粗飼、抗逆性強、補償生長能力強的優勢及時調整飼養管理策略并加強疫情防控,現提出如下措施:
(一)各規模、各類型養殖場(戶)準確統計現存精、粗飼料(含干草、青貯料等草產品以及稻草秸稈等常規農副產品)的庫存種類及數量,多渠道聯系精粗飼料生產廠家,最保守估計(最嚴重情況)能夠恢復供貨的時間以及供貨的數量,根據開春后可以利用種植牧草土地面積及草種提前做好春季牧草種植工作。疫情期間應嚴格控制欄位,加大對本地化飼料資源的利用,調整飲用水溫,降低肉牛或繁殖母牛的能量消耗。
(二)針對各場飼料資源短缺問題,按照先保命,次保繁殖,最后保增重的原則確定精粗飼料的喂量。如精飼料缺乏,粗飼料充足,繁殖母牛和犢牛可大幅減少精飼料喂量直至零,粗飼料自由采食;育肥牛按照中等嚴重程度等比例減少精飼料喂量,待疫情解除后利用補償生長以快速恢復體重。若精飼料充足,粗飼料缺乏,能繁母牛和犢牛,可適當增加精飼料喂量,粗飼料喂量不能低于體重的0.5%;育肥牛,短期要保證粗飼料喂量不低于體重的0.25%。
(三)當前市場育肥牛價格下降、牛肉價格上漲,多數養殖場(戶)反應出資金壓力問題,建議規模較大養殖戶減少養殖存欄,聯系屠宰企業進行屠宰銷售或牛肉儲備,而養殖規模較小且飼料儲備充足的農戶可適當推后肉牛出欄時間。對于繁殖母牛場受到的配種影響,若短期無法恢復人工授精,可從本場中選擇優秀的種公牛開展臨時配種工作,所產犢牛用于育肥。
(四)養殖場(戶)在動員員工返崗的同時需加大對員工安全生產及防疫等技術培訓,嚴格管控入場人員、車輛流動,做好登記及測溫等工作;做好牛場消毒工作,驅離野生動物,嚴防動物疫情爆發等。
四、其它建議
(一)政策保障
根據疫情分類精準防控,因地制宜實施分區、分級管理。優化可復工區域的企業審批流程。按照交通運輸部“一斷三不斷”要求,加強督促,盡快恢復飼草料、活畜等生產資料的運輸,對落實不到位者應該進行問責。建立相應保障機制,尤其要確保跨區域的運輸,建立綠色通道,實施當地政府登記管理下的專車專人進行活牛及飼料運輸。確保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
(二)金融保障
建立長效幫扶機制,紓解養殖企業或養殖戶困難。通過減免地租、下調貸款利率、延長貸款期限、補貼、保險及稅收減免等,給予臨時性支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如建立養殖環節及運輸環節的普惠政策,加快原材料以及活牛、畜產品的流通,利于產業的發展。
(三)技術保障
科技部門發揮積極作用,解決急需養牛技術問題。科研院所圍繞養牛環節中補短板、降成本等問題開展科研工作,集成切實有效的生產技術指南或應急措施等進行示范指導,結合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等開展科技推廣,以視頻、電話、微信、QQ等多種媒體方式進行指導、培訓等。
(四)信息保障
搭建信息橋梁,促進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針對我省肉牛養殖中出現產業鏈松散,市場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主管部門及協會需及時梳理肉牛養殖整個產業鏈中各個環節需求,統籌部署,加強產銷對接,上下游聯動,將所有環節的生產企業一攬子納入優先支持復工的范圍,避免出現卡脖子環節。
2020年2月21日發布
調研人員:付茂忠,方東輝,石溢,王巍,易軍,甘佳,賀芳,鄧小東,張濤,趙益元,申洪兵,王斌,梁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