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人感染肺炎疫情,2020年1月24日下午,四川省應急委員會發布消息,根據《四川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經省委省政府同意,決定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Ι級應急響應。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斷升級,封鎖、隔離和限制移動,給肉牛產業發展帶來了一定影響。為確保“菜籃子”和畜禽生產,省農業農村廳、交通運輸廳、公安廳等先后發文強調確保“一斷三不斷”,保障必須物資供應通道,目前養殖場飼料采購、肉牛銷售運輸等逐步恢復正常秩序。為了降低飼養管理、屠宰加工、肉牛產品供給及物流運輸等各個環節的病毒傳播風險,積極應對新冠疫情的同時確保生產能力,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和四川農業大學相關專家聯合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影響下四川肉牛產業發展應急預案,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共渡難關。
一、飼料生產和供給的科學管控
(一)確保飼料來源安全。養殖場的飼料須來自正規生產企業,杜絕使用“三無產品”,使用的飼料、飼料添加劑、消毒劑等,必須具有生產單位的檢驗和企業抽檢的檢驗合格報告單。
(二)飼料的配比要按照科學的方式進行,以健康安全為主要指導原則,遵守配比禁忌。
(三)為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污染風險,應盡量就近擇優采購,選擇優質物流運輸企業承擔運輸工作;盛放原料的容器和運輸工具的材料和結構要堅固、易消毒,運輸過程應有防護措施,避免新冠及其他污染源的影響。
(四)飼料的貯存應按品種、規格有序整齊地堆放,易于領用、識別、統計。做好防霉、防潮,定期消毒措施,應設防火、防盜、防鼠及防鳥設施,進出貨人員流動大時,應及時做好消毒措施。
二、肉牛飼養管理過程的科學管控
(一)加強人員管理
1、建立返崗職工“花名冊”,實行健康狀況“一人一檔”管理,全面排查外省及重點疫區來川人員等接觸情況,對于與確診和疑似感染者有接觸的職工,嚴格執行相關隔離觀察措施,待確認健康后方可返崗。
2、每日兩次集中消毒,對全場員工健康情況進行登記;進出車輛和所有進場人員必須進過消毒后才可進入,外來人員不能隨意進出。
3、牛場負責人要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和督促,盡量實行全員駐場封閉管理,對確需外出或沒有條件封閉管理的,要嚴格按照當地衛生防疫部門的要求檢測體溫、佩戴防護用品。建立嚴格消毒管理體系,根據防疫需要,為職工配備口罩、手套、測溫儀等防護物品和洗手液、消毒水、酒精等消殺用品。
(二)研判飼料儲備量
1、養殖場應根據成年牛、育肥牛、犢牛等牛場現有各類牛的存欄情況。準確統計養殖場各類精粗飼料(含原料)的庫存數量。根據各類牛的日采食量準確研判現庫存飼料能維持的時間。
常用飼料干物質含量:玉米、小麥等精料為86 %;稻草、麥稈等干秸稈為86 %;酒糟等糟渣為28 %;青貯飼料為30 %。每日干物質采食量的計算方法為:
干物質采食量(公牛)=2.0 %×體重(公斤)
干物質采食量(母牛)=1.8 %×體重(公斤)
干物質采食量(育肥牛)=2.5 %×體重(公斤)
干物質采食量(犢牛)=3.0 %×體重(公斤)
2、養殖場應建立完善的飼料領、用制度,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并做好出入庫記錄,落實到人,嚴禁將已被污染、過期、變質的飼料發放使用。
(三)抓好牛病防治,嚴防動物疫情爆發
1、切實做好春季防疫工作。盡快做好人員安排,切實做好春季防疫,尤其是口蹄疫疫苗的接種。
2、 加強巡場。充分安排好目前在場員工的工作,保障生產秩序。加強巡場,盡早發現夜間產犢、體弱和發病牛只,及時進行護理、隔離和治療,減少發病和死亡。如有突發病例,應及時與本場獸醫或當地畜牧獸醫部門聯系。
3、 加強死亡動物的無害化處理。目前人間疫情流行的形勢下,建議利用就地深埋方法進行病死動物的無害化處理。深埋地點選擇牛場下風向且地下水位低之處,按照先鋪一層生石灰、放入動物尸體、再捕一層生石灰、蓋表土層的順序,尸體離坑表面1.5米以上。尸體污染的任何場所均需嚴格消毒。
4、加強牛場的生物安全,防止病原體輸入。養殖場在目前員工返場時間未定、人手缺少情況下,一旦發生疫情,很難有效應對,因此,更應加強各項生物安全措施。這些措施包括:人員進、入消毒和登記,牛舍消毒,環境消毒,患病動物的隔離和污染場所的隨時消毒,死亡動物的無害化處理,運輸工具消毒尤其是運輸病畜的工具的消毒。
(四)適時調整飼養管理策略
要充分變肉牛養殖周期長的劣勢為優勢,充分發揮肉牛耐粗飼、抗逆性強、補償生長能力強的優勢,根據全場當前以及預測的疫情結束前可獲得的飼料資源和牛的存欄情況及時調整養殖規模和飼喂方案。
1、加大育肥牛出欄力度。如果能銷售出去,應首先壓縮育肥牛的存欄數量,優先銷售膘情好的育肥牛,優先存留能繁母牛和犢牛。如果銷售困難,先采取保命的措施,或者是聯系開工的屠宰企業代宰,租冷庫先冷凍保存,網上銷售或待疫情結束后再尋找銷售渠道,以減少損失。
2、精料補充料缺乏,粗飼料充足。對于繁殖母牛和犢牛,應大幅減少精飼料喂量直至零,粗飼料自由采食,特別是儲備青貯飼料較多的養殖場,應放棄原來預計全年供給的方案,先考慮度過危機;對于育肥牛,按照中等嚴重程度等比例減少精飼料喂量,先保生存,待疫情解除后利用補償生長高精料飼喂以快速恢復體重。
3、精料補充料充足,粗飼料缺乏。對于能繁母牛和犢牛,可適當增加精飼料喂量,粗飼料喂量不能低于體重的0.5%。對于育肥牛,短期要保證粗飼料喂量不低于體重的0.25%,超過3個月要保證不低于0.5%,粗飼料不粉碎,低質粗飼料切斷至3~5厘米,優質干草可直接飼喂。
4、精料補充料和粗飼料都缺乏。按照先保命,次保繁殖,最后保增重的原則確定精粗飼料的喂量。要按照最壞的情況計算每頭每天的喂量,要確保疫情最嚴重發展的情況下疫情結束時牛場仍有剩料。
5、部分改人工授精為本交配種。繁殖母牛養殖企業需根據疫情考慮人工授精可恢復的時間。如果預計超過2~3個情期內無法恢復,可從本場中選擇優秀的種公牛開展臨時配種工作,所產犢牛全部用于育肥,不作種用。
三、屠宰加工環節的科學管控
(一)分區、分級復工管理
根據實情分類精準防控,因地制宜實施分區、分級管理。如在疫情相對嚴重的地區嚴格按照當地疫情防控要求執行,打通生活必需物質通道;在疫情相對穩定且生產條件相對成熟的地區組織開展牛肉屠宰企業有序復工,企業主動形成復工方案,政府加快審批效率并在主管部門做好備案登記。
(二)加強生產環節防疫管理
屠宰加工業應更加注重牛肉質量安全問題,進一步落實從牧場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制定出精準、有效的疫情防控實施細則。企業主動與勞務人員做好對接和服務并組織員工進行崗前培訓;嚴格控制企業流動人員,實施人員、車輛進出入登記及測溫等工作;做好待宰區、屠宰區、貯藏區及廢棄物區的防疫衛生消毒等;如發現新冠疑似或確診病例,應立即報送社區及主管部門并按要求進行隔離與防治。
(三)延伸鏈條,探索多元化市場需求
屠宰加工企業應大力發展牛肉及副產品的深加工,延伸精深加工鏈條,增加牛肉產品種類,提高品質、延長產品的貨架期;發展中央廚房與冷鏈配送,在超市、社區探索牛肉類預調料食品;進一步加快牛肉銷售的電子平臺建設,提高“線上”銷售比例;加快生態產品、差異化產品、標識化產品開發,創建優質品牌,以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
四、產品供給和物流配送的科學管控
(一)強化活牛銷售和運輸管理
1、加強運輸監管,做到專車專用。運輸肉牛的車輛必須持有相關運輸許可證,對于非法運輸肉牛車輛嚴厲懲罰。有條件的地方可在運輸車輛上安裝衛星定位系統,實行大數據平臺監控。
2、加強動物檢疫工作,提升檢疫工作效率、加強肉牛運輸人員教育、體溫監控和流向。在保證運輸順暢的前提下,有效篩除病毒風險。
3、加強消毒工作,嚴格落實防疫制度。肉牛在出場前需要消毒,車輛在裝車后全面消毒,運輸人員按照當地防疫要求佩戴口罩、出示證明、監測體溫、做好流向登記。
(二)強化牛肉產品銷售和運輸管理
1、加強人員和配送車輛的消毒防疫工作。從事運送、分揀、銷售工作人員做好個人防護,穿戴口罩、工作服、工作帽、長筒膠鞋、橡膠手套等防護用品,做好體溫檢測和記錄,如有不適癥狀立即上報。在配送前和配送后,配送車輛均采用含氯消毒劑消毒。
2、改變傳統銷售模式,企業可運用網絡信息品臺(購物APP、微信群、QQ群)進行網上銷售,采用統一采購分區分棟分單元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