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上午,在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記者獲悉,三季度我國農產品供應總體較為充裕,市場運行平穩,中秋、國慶消費得到有效保障。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詳細介紹了三季度重點農產品市場運行情況及我國生豬生產形勢,并回答現場記者提問。
據介紹,三季度蔬菜、水果價格高位回落,畜水產品整體供應充足,糧食價格基本穩定。“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11.67,環比下降1.74個點,同比高9.48個點;“菜籃子”產品200指數為113.21,環比下降1.95個點,同比高10.88個點。價格指數環比下降主要受蔬菜、水果價格回落帶動;同比上升主要受畜產品價格同比上漲影響。
生豬生產形勢逐步好轉,畜水產品整體供應充足
發布會上,生豬生產保供及市場運行情況仍然是各方關注的熱點話題。三季度,畜產品價格特別是豬肉價格持續上漲。豬價的波動反映了豬肉供需關系的變化,9月份以來,隨著促進生豬產能恢復和市場供應政策密集出臺,豬肉供給階段性緊張的局面有所緩和,國慶節前價格漲幅回落。據農業農村部監測,生豬和豬肉集貿市場價格周漲幅分別從第一周的5.0%和6.3%降至第4周的1.6%和1.0%;豬肉批發市場價漲幅從第1周的5.1%降至第4周的0.2%,漲幅趨窄。
唐珂介紹,國慶節日期間,豬肉市場供應偏緊但未出現脫銷斷檔。國慶節后,豬價出現階段性較快上漲,主要是前期生豬產能下降、部分養殖場戶增加商品母豬留種、各地增加收儲等,導致商品肥豬上市量階段性減少,市場供應偏緊。禽肉、牛羊肉、雞蛋和水產品等替代品供給相對充足,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豬價上漲壓力。
此外,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豬穩產保供工作,8月以來連續作出多項部署,有關部門出臺了17條扶持生產的政策措施,在財政、金融、用地、規范禁養區劃定和管理、綠色通道、生豬生產的補獎等方面明確了一系列政策。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抓緊落實恢復和發展生豬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努力促進生豬生產恢復發展。目前,非洲豬瘟疫情趨穩,相關政策措施效果開始顯現,生豬生產恢復的積極因素增多,形勢逐步好轉。
楊振海進一步解釋,綜合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環比降幅明顯收窄、規模豬場生產由降轉增、豬飼料產量止降回升、種豬銷量持續大幅增長等情況判斷,生豬生產整體上進入了止降回升的轉折期。按照這一趨勢,年底前生豬產能有望探底回升,市場供應將逐步增加,明年有望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但短期內豬肉市場供給依然偏緊,預計元旦、春節前豬肉價格將保持高位運行走勢。不過,隨著庫存凍肉逐步出庫、禽肉等畜產品供應增加,畜產品供應總體有保障。
蔬菜水果價格回落,中低端果品需注意加強產銷對接
今年上半年,果菜價格居高不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三季度,隨著供給情況的不斷改善,果菜價格開始回落。尤其是4月以來一直高位運行的蔬菜價格,隨著秋季蔬菜逐步上市,9月份開始季節性下跌。農業農村部監測的28種蔬菜全國平均批發價格為3.92元/公斤,環比跌4.9%,同比跌9.3%,較近三年同期平均水平低1.8%。
唐珂解釋,這一情況主要是市場供應形勢的好轉所致。上半年由于菜價持續處于高位,夏秋蔬菜主產區存在不同程度的擴種。今年夏天,北方冷涼地區蔬菜天氣情況總體有利,沒有像去年那樣經歷極端高溫和長時間強降雨天氣,雖然個別產地受到不利天氣的影響,部分品種價格短期波動較大,但是從主產區蔬菜總產量來看,市場供應形勢整體明顯好于去年同期。秋季蔬菜供應充足,價格迅速下跌,預計后期菜價回落期可能會延長。不過,蔬菜價格波動總體符合常年季節性規律,下一步需密切關注不利天氣對產地轉換的影響,防范菜價出現區域性結構性的大幅波動。
今年水果價格出現了“前高后低”的明顯特征。上半年受主產區“倒春寒”影響,蘋果、梨減產較多,水果市場供應偏緊,價格持續上漲。7月份以來,隨著西甜瓜等夏季時令水果大量上市,價格開始高位回落,后期葡萄、蘋果等上市量增加,價格持續下跌,目前基本回到正常水平。據農業農村部監測,6種大宗水果9月份全國批發均價為5.86元/公斤,環比跌10.5%,同比漲13.1%。預計后期隨著晚熟的富士蘋果和柑橘屬水果大量上市,水果價格還將繼續回落,年底前,價格有望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唐珂提示,今年水果質量分化、價格分化的特點更加突出,中低端果品存在一定的銷售壓力,各地應注意加強產銷對接和品牌營銷,促進水果均衡上市和果農增收。
秋糧長勢良好,糧食價格基本穩定
當前,小麥、早秈稻收購旺季結束,價格基本穩定在最低收購價水平,主產區國有糧食企業收購價穩定在每百斤112元和119元左右,同比略有下降。截至9月30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小麥7076.2萬噸,同比增加41%;累計收購早秈稻599.9萬噸,同比減少23%。部分地區早熟玉米開始上市,價格有所下跌,但仍高于上年同期,總體屬于正常季節波動,玉米市場價格短期下跌后將逐步企穩,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不大。今年夏糧增產,秋糧大部分長勢良好,如后期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今年又將迎來一個豐收年。
唐珂表示,今年小麥產量增、品質好,產量達到13106萬噸,比2018年增加267萬噸,增長2.1%。市場糧源供給充足,購銷交易活躍,價格在最低收購價政策支撐下小幅波動,收購價高開低走,后期由于小麥托市收購范圍逐步擴大,價格止跌企穩。由于今年普通小麥質量較高,一定程度上部分替代了優質小麥,優質麥與普通麥價差縮小,但“優質優價”格局沒有改變。此外,今年小麥收購總量高于上年,最低收購價收購量增加。從后期走勢來看,小麥消費進入旺季,但考慮到最低收購價收購結束,臨儲小麥拍賣將重新啟動,市場供應充裕,預計市場價將以穩中偏弱為主,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不大。
新季玉米上市后,部分地區玉米收購價持續回落,引來市場關注。據農業農村部調度,9月下旬以來,華北地區新玉米和東北地區早熟新玉米開始上市,價格有所下跌,但價格水平仍然高于上年同期,總體仍屬正常季節性波動。從后期走勢看,今年玉米生產形勢總體較好,產量有望保持穩定。隨著生豬產能逐步恢復,飼用消費恢復增長,預計我國玉米供需將保持基本平穩格局,玉米市場價格短期下跌后將逐步企穩,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不大,提醒廣大農民朋友擇機售糧,實現豐產又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