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k2sw"></strike>
    <tfoot id="8k2sw"></tfoot>
    
    
    <strike id="8k2sw"></strike>
    <ul id="8k2sw"></ul>

    兩會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蔣小松:盡快盡早出臺“畜禽種業發展與管理條例”

    欄目:人代會聲音 發布時間:2019-03-26
    分享到:

    QQ圖片20190326092642.png

        3月3日下午,本報兩會特派記者采訪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蔣小松,他提出加快推進國家畜禽種業發展的建議。


        他呼吁:“建立政府、企業共同推進育種事業發展的機制,需要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國務院應盡快盡早出臺“畜禽種業發展與管理條例”,各級政府關注畜禽業發展,讓畜禽育種工作持續推進、有法可依。”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畜禽種業發展取得卓越成效,良繁體系日趨完善,種業基礎逐步夯實。但是依然存在諸多問題。我國豬、禽、牛、羊等畜禽品種和肉制品都受到國外進口的沖擊,部分優良品種核心種源依賴進口,如全部白羽肉雞祖代、大部分優質種牛精液和胚胎均從國外引進,這使得我國畜禽種業,沒有一個產業、沒有一個企業乃至沒有一個品種能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我國應當加快禽畜種業發展,建立種業國產化和自主知識主權,打造一批大型畜禽種業集團和民族品牌。”蔣小松表示。

    他說,目前,我國畜禽種業發展雖然已經跨上了新臺階,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畜禽種業發展明顯滯后。畜禽種業已成為制約我國現代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畜禽種業發展不能滿足現代畜牧業快速發展需求,已成成為當前我國畜牧業發展的主要矛盾。

    談到我國禽畜種業發展滯后原因時,蔣小松強調,相對滯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層次的,比如起步晚、起點低等。與畜禽種業配套的政策和法規體系不健全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比如,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管理條例》未涵蓋畜禽種業的內容;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2015年修正版中,盡管也有關于畜禽種業的部分內容,但其主要目的是規范畜牧業生產經營行為,針對畜禽種業的規范化發展尚未有實質性的論述;2016年農業農村部(原農業部)出臺了《關于促進現代畜禽種業發展的意見》(農牧發[2016]10號),雖已涉及到畜禽種業發展的具體操作層面,但實為指導性意見,在推動產業發展方面強制性差、效果欠佳。

    蔣小松強調,政策和法規體系的缺位,使得我國畜禽種業發展存在研發、生產、經營、管理等行為過程不規范。研發者、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等從業群體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種業產業化水平偏低,種業核心競爭力不強。

    當前,我國畜牧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加快現代畜禽種業發展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國家應該在政策上加大對畜禽種業的扶持力度,讓畜禽種業在畜牧業發展道路上發揮巨大作用,推廣培育優良品種。

          為此,蔣小松代表建議,有關部委組織研究和擬定“畜禽種業發展和管理條例”,完善新時期畜禽種業發展政策和法規,通過法律和制度的保障,讓禽畜育種工作持續推進、有法可依。全面激發畜禽種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外生活力,提升我國畜禽種業的國際競爭力,做大做強民族畜禽種業,為建設畜牧業強國奠定堅實的種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