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月13日從省農業廳了解到,該廳日前下發《關于做好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工作的通知》,并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五部門出臺《四川省農業職業經理人評價管理辦法》,明確依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項目,高起點、高標準推進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今年計劃培育1000名農業職業經理人,并結合省市級示范培訓,加快探索適合不同地區、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培育方式和模式。
我省為農業職業經理人設定了基本條件和指標體系,如必須參加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或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并取得培訓合格證書,初級、中級、高級原則上應分別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管理1年、2年、3年以上并在崗,規模經營水平應分別達到當地適度規模經營水平的相應倍數,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業等。
我省農業職業經理人評價管理由市縣兩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牽頭,會同當地人社、財政等部門組成評委會負責,原則上1-2年集中申報評價一次。同時,建立動態管理制度,每兩年分別對相應級別的農業職業經理人的職業素養、經營規模、工作業績和誠信等情況進行考核,出具提升、維持、降低或取消等級的決定。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違法違規和失信等問題的將被取消資格,當年不享受優惠政策且兩年內不得申報評價。
農業職業經理人被形象地稱為“種田CEO”,是新型職業農民群體的領軍人才,是推進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今年5月,省政府辦公廳出臺意見,明確到2020年分層分級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市場意識和管理能力、較高生產技能和經營水平、層次結構合理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并將用活產業扶持政策、探索社保扶持政策、創新金融扶持政策給予一系列扶持。
編后
發展現代農業,培養一支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極為重要。我省于今年5月啟動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培養,啟動伊始就瞄準高標準、高水平、高起點。著眼于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市場意識和管理能力、較高生產技能和經營水平、層次結構合理的農民“白領”、農民“金領”等優秀人才,進一步助推全省農業產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提升。
確保高標準、高水平、高起點,除有嚴格的評價管理體系外,在培訓運用上還應建立科學規范的評價機制,可由政府領導、知名學者、知名企業管理者等共同組成專家組,提出市場和出資人認可的資質評價標準和職業指南,聘請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實戰經驗的優秀教師和知名專家學者,針對不同需要,進行個性化服務授課,為推進四川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王林 記者 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