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農函〔2019〕175號
各市(州)農業(農牧)農村局,廳機關各處(室、局)、廳屬有關單位,有關農業院校,各市(州)農科院所:
為深入貫徹中央及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中央及省委1號文件以及全國、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局長工作會議精神,落實農業農村廳黨組工作部署要求,切實對標做好綠色發展應完成的硬任務,做實鄉村振興科技支撐,扎實推進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村能源、科技教育工作,我廳制定了《2019年四川省農業農村科教環能工作要點》。現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本單位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
2019年3月26日
2019年四川省農業農村環能科教工作要點
2019年,全省農業農村生態環保、農村能源與科技教育工作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和對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及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中央1號文件精神,圍繞“綠特優新實強”創新發展理念和“10+3”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整改落實,做實鄉村振興科技支撐,協調協同推進我省農業農村環保能源與科技教育工作。
一、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整改落實
(一)對標問題,整改提升。繼續對標《四川省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注重“回頭看”,強化鞏固提升;對照《省委常委班子2018年度民主生活會整改方案》涉農問題切實制定整改方案,做細做實涉農問題整改;切實把2018年度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問題、2018年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績效考核問題、省委第五巡視組關于農技隊伍不能適應農業產業扶貧需要等臺帳問題整改落實到位。
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二)深入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行動。大力推動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五化”綜合利用,拓展秸稈利用渠道,發展秸稈綜合循環經濟,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8%;實施中央財政秸稈綜合利用試點項目,繼續在8個縣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做好農作物秸稈資源臺賬建設工作的通知》精神,建立農作物秸稈資源臺賬制度;加快構建體系完備、運行良好的秸稈收儲體系,建立完善的秸稈收集服務組織網絡和規范的秸稈收儲場所;以縣域為重點,統籌規劃建設秸稈收儲中心(站點),逐步形成完備的縣域秸稈收儲網絡;配合生態環境廳開展秸稈禁燒,督促完善市、縣、鄉、村四級秸稈禁燒責任制。
(三)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專項行動。統籌考慮環境承載能力、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以及種植業發展需要,進一步優化完善養殖區域布局;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改造,實施畜禽養殖場標準化改造1000個;推進農業生產清潔化和產業模式生態化,發展適應性畜牧業,推廣綠色高產高效種植技術,堅持種植和養殖相結合,就地就近消納利用畜禽養殖廢棄物;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新增國家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縣10個;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0%。
(四)強化耕地土壤污染管控與修復。加大污染耕地治理力度,穩步推進耕地污染綜合治理試點;配合生態環境廳加快推進耕地土壤污染詳查,初步完成農用地土壤類別劃定分類工作;做好農用地環境質量分類管理,年底前受污染耕地縣編制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完成縣級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工作方案編制,啟動劃定試點工作;督促指導全省糧(油)、蔬菜主產縣(市、區)編制耕地土壤環境保護方案,開展專項檢查,確保方案落地落實;組織實施省級財政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土壤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
(五)嚴格落實水生生物生態保護制度政策。加強水生生物保護,代省政府辦公廳起草并出臺《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四川省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水生生物的保護和管理,強化水生生物保護區建設;依法監管涉及水生生物棲息地的規劃和項目建設,嚴格落實涉水工程對水生生物和水域生態影響補償制度;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放流苗種數量不少于1億尾;積極推廣節水凈水等環保水產養殖設施及技術,因地制宜發展池塘健康養殖、稻漁綜合種養、流水養殖、水庫生態養殖、設施漁業及循環水養殖等養殖模式。
(六)深入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控害。深入實施化肥零增長行動,建立化肥減量增效高效示范區,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試點;深入實施農藥零增長行動,突出抓好害蟲生物防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強化科學用藥指導,繼續推進監測預報精準化減量,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加強農用膜農藥包裝物廢棄物綜合治理,推廣減量替代技術,鼓勵各地開展新型可降解地膜、液體地膜等新型物化技術產品的試驗示范,對應用新型可降解地膜、液體地膜給予適當補助;抓好農用殘膜農藥包裝回收工作,探索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機制;加快推進《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獸藥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實施,不斷提升飼料獸藥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切實規范飼料獸藥生產經營。
(七)加強生豬屠宰及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指導各地推進病死畜禽無害化收集處理基礎體系建設,專業集中無害化處理場輻射市州達到14個以上;嚴格病死畜禽專業集中無害化處理場的監管,加強病死畜禽收集、運輸過程監管,嚴防病原擴散,保障生物安全;推進屠宰行業轉型升級,開展生豬定點屠宰場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按照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創建標準和四川省《畜禽屠宰企業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組織實施創建工作,完成5個標準化示范場建設及驗收。
(八)深入推進農業生態環境監測監管。加強農業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做好第二次全省農業污染源普查相關工作;做好農產品產地環境例行監測和農田氮磷流失監測,構建常態化監測和長效預警機制;應用監測結果指導生產、防范風險,對耕地面積減少、土壤環境質量下降、土壤污染加重的區域進行預警提醒。
(九)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開展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創建,著力推行種養結合、農牧結合、生態循環生產模式;實施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工程,抓好農業野生植物資源保護和外來入侵有害生物防治示范工作;繼續開展國家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創建,探索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生態循環農業政策框架體系。
三、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十)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聚焦村莊清潔行動和農村“廁所革命”,強化典型示范,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督導評估,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四、大力推進農村能源建設
(十一)深入貫徹實施《四川省農村能源條例》。進一步推動《四川省農村能源條例》貫徹實施,指導市、縣依法行政;出臺《四川省農村能源行業信用監管辦法》《四川省農村能源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評估認定辦法》等管理辦法。
(十二)加快推進農村能源項目建設。全年建設大型沼氣工程15處,在貧困地區新建省級新村集中供氣沼氣工程88處和民族地區戶用沼氣950口;推動種養循環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加大“三沼”綜合利用力度;抓好農村能源安全生產工作。
五、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示范推廣
(十三)著力建設主導產業技術體系。把建設主導產業技術體系作為農業科技創新和創新團隊建設的主要任務,推進科技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糧油重點要突破一批輕簡高效、節水節肥、抗逆減災等用養結合、高效種植關鍵技術,構建適應新型經營主體的安全技術保障和支撐體系,大力集成示范全程機械化生產、肥水耦合高效利用、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經濟作物重點要大力發展加工專用原料標準化種植、高效復合種植、工廠化育苗、自動化清潔生產等技術及應用示范;畜禽水產業重點發展設施化養殖和環境控制、飼料安全高效利用、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與種養循環等技術及應用示范,積極構建農牧漁結合、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的模式與技術體系,推進重大疫病綜合防控技術研究及集成示范。
(十四)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按照提升主導產業、培育新興產業的思路,把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作為檢驗科技創新及創新團隊建設成效的根本標準;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轉化應用的關鍵對象,加強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技術對接和科技合作;發揮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橋梁作用,積極構建“創新團隊+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產業科技創新聯合體,不斷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技推廣組織吸納、轉化、應用、推廣科技成果的能力。
(十五)努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圍繞“10+3”產業高質量發展,按照強化產業需求導向、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的要求,把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作為基礎工程;以完善評價激勵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為核心,扎實推進農業科研體制改革,培育擴大農業應用型中高級人才隊伍,激勵涉農專業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技推廣組織就業;鼓勵創新團隊、涉農科研院所、高校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技推廣機構組建農科教產學研聯盟,建設重點實驗室、良種育繁推基地等,促進技術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無縫對接。
六、提升農業職業教育水平和質量
(十六)推動農業職業教育水平質量提升。加強農業職業教育和學歷教育工作指導,盤活農業系統教育資源;協調推進深度貧困地區本專科學歷教育和農業實用人才免費定向培養、抓實“一村一名”農技員提能培訓。
七、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
(十七)推進農業科研推廣公益性服務組織建設。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及四川省實施辦法,加強執法檢查;強化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和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對不少于1/3基層農技人員進行不少于5天脫產業務培訓;探索公益性推廣和經營性服務融合發展機制,推動一主多元農技推廣服務格局的形成。
(十八)實施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深入實施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圍繞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組織開展重大引領性技術示范,建設一批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總結典型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組織機制和產業模式。
八、加強農業轉基因安全監管和野生植物資源保護及外來入侵有害生物防控
(十九)統籌協調好全省農業轉基因安全監管。做好農業轉基因研究、環境安全評價試驗、轉基因生物加工環節的安全監管;會同市場監管部門做好農業轉基因標識監管;協調和參與做好四川育種單位南繁試驗監督抽檢;加強農業轉基因科普宣傳,在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中做好轉基因政策宣講和生物技術基本知識普及。
(二十)加強農業野生植物資源保護和外來入侵有害生物防控。組織開展川西小麥近緣屬、野生獼猴桃資源調查,做好冬蟲夏草、野生大豆國家原生境保護點的管護工作,完成《四川省國家重點保護農業野生植物圖鑒》的編撰工作;組織對紫莖澤蘭、三裂葉豚草、空心蓮子草、福壽螺等外來入侵有害生物的分布監測,做好空心蓮子草綠色防控基地建設;開展外來入侵有害生物防控技術培訓,重點加強空心蓮子草和稻田福壽螺的綜合防治。
九、強化農業產業扶貧科技支撐
(二十一)大力開展農業產業技術扶貧。統籌好貧困村駐村農技員、非貧困村農技巡回服務小組、農技專家服務團三支技術幫扶力量;組織深度貧困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招募一批特聘農技員,確保貧困村、貧困戶產業發展技術幫扶全覆蓋;抓好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提高產業扶貧技術幫扶能力;發揮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大力開展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和示范主體培育,加快優良新品種和適用技術示范推廣,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十、加強自身建設,培育農業農村環能科教工作隊伍
(二十二)加強政治建設。堅持黨對農業農村環能科教工作的全面領導,切實加強系統政治建設,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切實貫徹中央和省、廳的各項要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宗旨,推動環能科教工作支撐“三農”工作大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二十三)注重思想建設。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科技創新、脫貧攻堅和生態文明建設等系列重要論述精神,并以之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進工作。
(二十四)強化作風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以及省委省政府相關規定精神,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宣傳農業農村環能科教系統先進典型,弘揚創新擔當、求真務實、服務奉獻的工作作風,塑造“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農村環能科教工作隊伍,努力促進農業系統行風轉變。